據統計,全球約有1.25億銀屑病患者,銀屑病的患病率在世界各地差異非常大,歐美國家的患病率為1%~3%,而中國銀屑病患病率約為0.47%,銀屑病患者已超過650萬,并且數字還在逐年攀升。
銀屑病一般分為尋常型、紅皮型、膿皰型和關節型,通常好發于頭皮、軀干以及四肢伸側,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種不常見的類型——反向銀屑病。
一般而言,銀屑病的皮損發生在身體的伸側(如四肢外側面、軀干、頭面部);
而少部分病人的皮損分布卻一反常態,分布在身體的屈側(如腋窩、腹股溝、肛周、乳房下、臀溝、臍窩)。
由于好發皮損部位一般多汗潮濕,摩擦頻繁,易產生浸潰、皸裂、表面潮濕甚至有滲液,因此特別容易被誤診。
臨床特征
發病率
反向銀屑病是一種比較少見的銀屑病類型,發病率大致在2%~12%之間。
皮疹部位
可累及腋窩、腹股溝、耳后、肘窩和腘窩。最易累及處為腹股溝,最不易累及部位為肘窩。
可僅限于褶皺處,也可同時累及伸側。
與反向銀屑病相似疾病
01股癬
此病多發生在腹股溝區,表現為邊界輕微隆起的環狀楚紅斑,“圈領樣”脫屑,伴有劇烈瘙癢,行真菌熒光鏡檢可以鑒別。
股癬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皮損或接觸被污染的個人用品引起,也可通過自身的手足癬等感染蔓延而來。
02脂溢性皮炎
少部分脂溢性皮炎也可發生于身體褶皺部位,但脂溢性皮炎多伴有油膩性黃色鱗屑,皮損的邊界不清,好發于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如頭皮、顏面部T區、耳部等部位。臨床上難以鑒別時,可行皮膚病理加以鑒別。
03摩擦紅斑
摩擦紅斑,又叫做間擦疹,是指皮膚的褶皺部位由于溫熱潮濕、摩擦等刺激引起的皮膚急性炎癥,此病為身體各部位之間反復摩擦出現紅斑并繼發感染所致,臨床表現與反向型銀屑病十分相似,可以通過細菌培養、皮膚活檢鑒別。
反向銀屑病如何護理
保持干爽
反向銀屑病主要發生在身體褶皺部位,這些部位一般溫熱、潮濕、透氣性差,給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所以保持干爽、減少摩擦是護理的第一步。
避免搔抓
反向銀屑病和尋常銀屑病一樣,都伴有明顯的瘙癢感,但多發部位大多敏感脆弱,如果搔抓很可能會導致表皮破潰、繼發感染,導致病情惡化,要盡量克制住搔抓的欲望。
正確潤膚
盡管多發部位溫熱潮濕鱗屑較少,但也要做好潤膚工作,選擇一些溫和的潤膚劑,可以有效滋潤皮膚,加強皮膚屏障。
溫馨提示:不管是反向銀屑病還是尋常型銀屑病,在治療時一定要去正規醫院進行規范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