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誘發的免疫介導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系統性疾病,典型臨床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局限或廣泛分布。銀屑病的病因涉及遺傳、免疫、環境等多種因素,通過以T淋巴細胞介導為主、多種免疫細胞共同參與的免疫反應引起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殖或關節滑膜細胞與軟骨細胞發生炎癥。
目前可使用的治療藥物及方法甚多,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藥物和方法,對控制病情,維持長期療效十分重要。
治療方案的選擇旨在有效控制疾病,降低藥物不良反應,提高患者依從性。在此原則下,各種治療方法的序貫治療、聯合治療及替換治療形成銀屑病治療的有效手段。
聯合治療
銀屑病聯合治療是選用2種或2種以上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各自應用最小的劑量,互相協同或累加達到最好的效果,同時不良反應最少。
當銀屑病皮損被有效清除,則應逐漸減少聯合治療藥物的數量,以其中某一種藥物維持治療。
常用的聯合治療有:①傳統系統藥物(阿維A、甲氨蝶呤、環孢素)和光療聯合;②傳統系統藥物之間聯合,;
③傳統系統用藥與生物制劑聯合(如阿達木單抗、依那西普單抗、英夫利西單抗以及烏司奴單抗),其中阿維A與依那西普聯用安全性較好,并可增強療效;
④生物制劑聯合使用,任何兩種生物制劑聯用均可增加對機體的免疫抑制作用,務必審慎使用;⑤系統用藥與局部用藥聯合。
輪換治療
病人和醫生常常都會發現,抗銀屑病的治療效果會逐漸降低,或治療的毒副反應逐漸顯現。
因此,臨床上采用輪換治療,目的在于將累積毒性最小化,在最初的治療到達毒性水平以前,從一種治療轉換為另一種治療方法;或者是由于最初的治療效果逐漸降低而不良反應增加,故作治療轉換。
有幾種治療常為輪換治療:光療、氨甲喋呤、阿維A、生物制劑等。在輪換治療中,一個療程一般為12~36個月,然后循環進行。外用藥、內用藥、光療可以交替使用。
序貫治療
充分發揮各藥物優勢特點的治療藝術體現為序貫治療,臨床醫師將特異的治療方法排序,使最初的治療達到最好的效果,并降低長期不良反應。
序貫治療包括三個階段:①清除階段,選用快速作用藥物,但常有較大不良反應;②過渡階段,一旦患者病情改善,采用維持治療藥物,逐漸減少快速作用藥物的劑量;③維持階段,僅用維持治療藥物,在清除階段可聯合應用快速作用藥物和維持藥物,旨在提高療效。
銀屑病的治療原則為規范、安全、個體化,在選擇治療方案時,要全面考慮銀屑病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性、經濟承受能力、既往治療史及藥物的不良反應等,綜合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