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一旦吃的東西不符合體質,再好的食物也可能會導致生病。銀屑病,不管是寒涼治法,還是溫熱治法,都著重寒熱在發病中的作用。同樣的,在治療過程中,也講究寒則熱之,熱則寒之。可以說對于銀屑病,日常飲食中寒熱的選擇也是一個重點。
銀屑病應該用溫熱的方法還是寒涼的方法進行治療呢?
銀屑病之所以發病,是由于腎陽不足、血瘀不通、風邪克表所致。病理實質為“血熱是假象,血瘀是本質”,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逐漸從最開始的血熱之象轉變為血瘀之象。
因此,寒涼的治法雖然可以暫時消除熱象,但也會加重血瘀的癥狀,久而久之,很可能會損耗人體正氣而加重病情。
所以說銀屑病宜用溫熱治法,而不能一直使用寒涼的治法。
在中醫食療中,重視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也就是用食物性味來調整人體氣血陰陽,扶正祛邪。食物的性是指“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涼性和寒性,溫性和熱性,在作用上有一定的相同,只是在作用大小上有分別。除此之外,有些事物食性平和,稱之為平性。
一般認為,寒涼的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用于血熱病癥效果不錯;而溫熱性食物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常用于寒性的病癥;平性食物則有健脾、開胃、補益身體的作用。
那么如何對食物的寒熱屬性進行簡單的區分呢?
1.看生長在哪里
埋在土壤里的植物,因為水分比較少,相比于地面上的植物來說更耐旱,所以這些食物的性偏溫熱,比如花生、土豆等。而長在土里的水生植物性就偏涼,比如說蓮藕、海帶。所以在判斷它是寒性還是熱性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它長在哪里。
2.看它們的顏色
因為土地濕氣比較重,所以長在地面上的綠色蔬菜離地面比較近,就導致了它們大多都是寒性的,是因為吸收了土地太多濕氣的原因,絕大部分的綠色蔬菜都是遵循了這個原理。
而紅色的食物,雖然很多情況下也是長在地面上,但是掛在枝頭,有更多的機會曬到太陽,自然性偏溫熱,常見的有辣椒、石榴、紅棗等。
3.看它們的味道
辛辣或者味甜的食物,一般陽光照射會比較充足,自然也就性偏溫熱,常見的有大蒜、柿子、辣椒等。味道比較苦、酸的食物就偏寒性,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苦瓜就屬于寒性食物,梅子也有苦酸的感覺,因此也屬于偏涼的食物。
4.看它們生長的季節
冬天這個季節氣候比較寒冷,濕氣和寒氣都非常重,一般在這個季節成熟或者長在這個季節的食物,大多就屬于性偏寒的食物,比如說白蘿卜、白菜等。但是在夏天生長的食物,也不一定就是性偏熱,因為夏天雨水多濕氣重,所以很多也是偏涼性的,比如西瓜、梨子。
5.看他們接受陽光的程度
背陰的食物吸收的濕氣重,很少見到陽光,就會偏寒性,比如蘑菇、木耳等。而生長在樹上或者有向陽性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照充足,性就偏熱。